近日,黑龍江七臺河市勃利縣有網民發視頻稱,一男子疑似酒后睡著凍死街頭。
11月7日中午,勃利縣政府新聞辦就此事發布情況通報。
通報全文如下:
2023年11月7日6時37分許,勃利縣公安局110指揮中心接到群眾舉報稱:勃利縣元明街元明路景生中西醫診所南側一巷口內,發現一人倒臥雪中失去生命體征。
縣公安局相關部門第一時間趕到現場,確認該男子已死亡,死亡地點在其家門口附近,距其家僅十幾米遠。
經查,該男子非流浪人員,而是某公司正式員工,目前因傷在家休養。
初步調查走訪了解到,該男子失去生命體征前曾有飲酒行為。具體死因正在進一步核查中。
情況通報
酒后凍死街頭事例
2014年11月,大慶市一名王姓男子應朋友之邀前去赴宴,豈料,返家途中凍死街頭。事后,死者家屬多次與6名陪酒人商討賠償事宜,要求6名被告共同賠償50萬。
2016年2月11日,吉林蛟河年輕男子疑因醉酒赤裸上身死在雪地中。據知情人士稱,該男子當天參加了同學聚會。
2018年2月20日晨,哈爾濱市依蘭縣一名17歲男子叢某某被發現裸臥地面,初步判斷為醉酒凍傷致死。
2019年,據中國長安網報道,山東泰安一男子醉酒后凍死在朋友家門口,兩名同桌飲酒者被法院判處過失致人死亡罪。
“喝酒能暖身”其實是假象
喝酒能暖身,這是真的嗎?
據科普中國,在廣東省中醫院主任中醫師胡世云看來,這不過是來自身體感覺的欺騙與忽悠,現實里反面的情況更多:高緯度地區與國家,酒后凍死人經常有,酒后尤其是喝多以后容易得感冒或者感冒加重等。
首先,喝酒了人體感覺到熱乎,并不是酒本身熱量大,酒的主要成分就是酒精(乙醇)和水,酒精熱量非常有限,水就更不用說了。
其次,喝酒讓人覺得熱,其實是熱量被酒從內部“拱到”體表,體表感覺暖而體內在變冷,“移花接木”而熱能總量不變,只是一場身體感覺的欺騙。
原來,這都是因為酒精的成分乙醇,有擴張血管的作用。原理是這樣的:
酒喝一下肚,血管擴張
↓↓↓↓
血液循環與呼吸加快
↓↓↓↓
體內(內臟、肌肉等)熱量更快從血流散發到體表(皮膚)
↓↓↓↓
感覺身體在發熱
這才是錯覺背后的真相。
最后,還要指出的是,酒精及其代謝產物,對我們的中樞神經系統有一定的麻醉作用,這也讓肌膚對外界寒冷敏感度下降,也就覺得酒后沒那么冷了。
危害
喝酒暖身無異于“飲鴆止渴”
喝得越多、越快,酒的度數越高,越能“感受到身體暖和”,因為血里酒精濃度越高,血氣運行越快,散熱更多更快。
不過,這屬于“飲鴆止渴”。
胡世云指出,酒后“暖意”不過是暫時現象,“酒后寒”隨之而來↓↓↓
因為核心體溫丟失了,擴張的毛細血管無法及時收縮阻止熱量繼續散失,哪怕不停喝酒了,體溫還在繼續降,身體寒冷感加重,甚至能讓人冷到發抖,全身起雞皮疙瘩。
除了上述的“酒后寒”凍死人的情況,在臨床上還經常碰到誤信“少量喝酒有益”的高血壓病人。 他們發現喝了酒,血壓就正常了,但想不到的是沒過多久就“血壓爆表”。
因為酒精擴張血管,使得血流對管壁壓力下降是暫時的,過后血管收縮更要命!
寒冬如何救助戶外醉酒者
據華商報,寒冷天氣中,醉酒人散熱快,血由心臟進入毛細血管后,腦、肺、肝等臟器會發生供血不足,如持續低溫,會因低血壓休克并死亡。
在醉酒情況下,尤其在低氣溫環境里,嘔吐物極易被吸入肺中,造成吸入性窒息。
冬天救助醉酒人,首先是保暖,改善被救對象的體溫環境,在沒有條件的情況下,棉衣棉被,一杯溫水,都會產生作用;其次,對于恢復體溫的被救對象,要進行洗胃,減輕酒精對臟器的危害;最后是及時擴充血容量(靜脈輸液),恢復被救者的血壓。
閩南網整合幸福勃利、中國長安網、科普中國、華商報等